復合微生物凈化床
水體凈化技術及其應用一——水平潛流式濕地

概念:水平潛流人工濕地是污水從一端水平流過填料床,污水在填料床內部流動,水位較深,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植物根系上生長的生物膜和豐富的植物根系、表土層及填料的截留作用。
水體凈化技術及其應用一——水平潛流式濕地

凈化效果:出水COD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CODMn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BOD5能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出水TN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NH3-N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僅根據工程案例總結得到)
污染物
進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COD
50~200
10~60
30~70
CODMn
6~24
4~13
26~46
BOD5
50~100
20~50
50~60
TN
0.5~8
0.1~2
30~80
TP
0.5~24
0.2~6
40~70
NH3-N
1~5
0.5~2
50
SS
50~100
6~12
90
生態濕地技術及其應用——垂直潛流式濕地

概念:垂直潛流人工濕地是指水從人工濕地表面垂直流過人工濕地介質床而從底部排出,或從人工濕地底部進入垂直流向介質表層并排出,使水得以凈化的人工濕地。
常用植物:在植物的栽種和選擇上,采用單一植物比較少見,一般選用3種以上不同的植物混合種植或種植在不同的濕地床上(對分級的水平潛流濕地而言),為了景觀效應栽種時配搭景觀植物,選用比較多的植物為美人蕉、香蒲、蘆葦、風車草、再力花、燈芯草、水蔥、香根草、鳶尾、千屈草、菖蒲等,挺水植物的種植密度為9~25株/m2,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種植密度均宜為3~9株/m2(HJ 2005-2010《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
基質選擇:基質選擇應本著就近取材的原則,并且所選基質應達到設計要求的粒徑范圍,對出水的氮、磷濃度有較高要求時,提倡使用功能性基質,提高氮、磷處理效率。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基質層的廚師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厚度應大于植物根系所能達到的最深處。
凈化效果:出水COD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CODMn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BOD5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TN能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出水NH3-N能達到地表Ⅱ類水標準。(僅根據工程案例總結得到)
| 污染物 |
進水(mg/L) |
出水(mg/L) | 去除率(%) |
| COD | 60~200 | 20~50 | 60~90 |
| CODMn | 10~40 | 5~20 | 30~50 |
|
BOD5 |
15~40 | 6~18 | 45~70 |
| TN | 0.5~10 | 0.2~5 | 50~70 |
| TP | 5~60 | 1~20 | 50~90 |
| NH3-N | 0.2~0.6 | 0.1~0.2 | 60~80 |
| SS | 50~100 | 10~20 | 70~90 |
水體凈化技術及其應用二——浮動式濕地

水體凈化技術及其應用三——表流式濕地

| 污染物 |
進水(mg/L) |
出水(mg/L) |
去除率(%) |
| COD | 16~72 | 10~40 |
36~74 |
| CODMn | 7~25 |
5~13 |
26~46 |
| BOD5 | 5~15 |
3~5 |
60~80 |
| TN | 0.1~1 | 0~0.2 | 30~80 |
| TP | 1~6 | 0.5~2 | 40~70 |
|
NH3-N |
0.2~6 | 0.1~2 | 20~70 |
| SS |
100~500 |
50~100 | 80 |
生態濕地技術綜合效益分析

水體凈化方案——增氧曝氣
采用多形式曝氣產品
